一、案例背景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
“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评’一体”设计,采用逆向设计的思维方式,在目标的确定上聚焦单元素养目标;在素养目标达成的评价证据上注重过程性的真实表现与最终的成果;在素养目标达成的单元教与学活动上注重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结构化,力求实现素养目标、达成表现与学教活动的一致性。通俗点来说,就我理解的“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后的评价标准这三项是高度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最后学生评价的标准,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抓手或者说是路径。
(二)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解读
《义务365 Meten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365betasia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各个学段中都非常重视“观察”这一核心素养,在每一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都提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等。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也能捕捉到观察这一核心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观察往往跟感受和思维联系在一起,与语言积累表达相辅相成。
三上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五彩缤纷的世界,选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表达方式契合儿童认知发展。习作单元学习不同于常规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元习作的学习任务。
课文和习作都指向于学生思维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观察,本单元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在表达方面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此学习任务群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但是由于是习作起步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定位不宜过高,学生能具备留心观察意识,初步学会观察,能用上教材的提示进行观察即可。
纵观教材编排,“观察”这一核心要素呈现出年级特点的梯度性,同时还将观察的要求散落在每个年级的诸多单元中,旨在真正落实观察这一核心素养。如下表1:
册序 | 人文主题 | 学习内容(阅读与表达) | 目标要求 | 培养层级 |
二上第一单元 | 大自然的秘密 |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 只要写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即可 | 兴趣 |
二上第七单元 | 想象 | 园地七写话:小老鼠 | ||
二下第六单元 | 大自然的秘密 | 园地六写话:大自然的问号 | ||
三上第五单元 | 习作单元: 观察 | 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表达: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1. 观察要仔细; 2. 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 3. 观察要注意变化; 4. 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 | 观察意识 |
三上第七单元 | 我与自然 | 阅读: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表达: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 留心积累语言,留心记录自己的想法 | |
三下第四单元 | 观察与发现 | 阅读: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表达: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 观察实验过程,重视观察时意识的调动,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 |
三下第七单元 | 奇妙的世界 | 阅读: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表达: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 在观察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自身逻辑;习作表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综合运用 | |
四上第三单元 | 连续观察 | 阅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表达: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 连续细致观察的内容宽松的同时对观察过程的要求更高;关注表达上的准确与生动 | 观察习惯 |
四下第四单元 | 作家笔下的动物 | 阅读: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表达: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 提出了写出被观察事物的特点的要求,比如《猫》《母鸡》《白鹅》等课文 |
二、案例描述
(一)单元素养目标
单元大概念 | 单元核心(重点)目标 |
1.观察是一种为写作收集素材的方式和方法。 | 1.1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提高习作能力。 |
2. 观察是人类感受世界、体会生活的一种重要交流互动方式。 | 2.1积累课文生动的语言,具备初步的观察意识,能主动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现象。
|
(二)学习情境
在“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个大主题统领下,我们引导孩子像作家一样去留心观察生活,尝试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去发现身边世界的缤纷多彩,我将本单元的主要表现性任务设计为: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你会怎样观察大千世界中不同色彩的美呢?和你的小伙伴又会如何展开缤纷世界的交流分享呢?通过这个单元的整体学习,让我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吧。
最终任务呈现我们设计以下的主题墙表现任务单,张贴在主题墙中。
(三)任务框架和内容安排
结合本单元整体解读,根据细化的阅读和表达学习目标,规划整个单元的主要学习活动,本单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核心目标与学习活动安排见表3:
表3:各阶段学习活动安排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留心生活 初步观察 | 学习任务 | 内容安排 | 学习活动 | 课时安排 |
任务一: 缤纷动物 | 单元启动课 《搭船的鸟》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P68的交流平台、小练笔 | 子任务一:作家笔下的动物 | 4 | |
子任务二:我笔下的动物 | ||||
任务二: 缤纷自然 | 《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中“交流观察的发现”部分 | 子任务一:找一找,自然处处有神奇 | 4 | |
子任务二:读一读:测测你的观察力 | ||||
子任务三:讲一讲,我的观察发现 | ||||
任务三: 缤纷生活 | P68的初试身手:《生活中的观察》 习作1:《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 子任务一:找一找生活中的缤纷现象 | 2 | |
子任务二:议一议,写写看法 | ||||
任务四: 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 |
习作分享交流、修改 “缤纷世界”成果分享 | 子任务一:写写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子任务二:整理成果,分享 | 1 |
任务一是“缤纷动物”馆,通过创设“缤纷动物镜头展”情境延展出作家笔下的动物和我笔下的动物两个活动任务,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展比较阅读,学生联系生活能关注各种小动物,并有意识地对小动物展开多方面的观察,并记录进行分享,初步形成观察意识。
任务二是“缤纷自然”园,通过把单元学习内容顺序打乱,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重点学习作家是如何观察植物的,抓住蒲公英的变化、多种感官观察故乡的杨梅,借助作业本以及课后习题等搭建学习活动支架,并迁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去观察一些植物或者水果,并进行分享,从而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
任务三是“缤纷生活”万花筒,这部分我们结合课文学习内容重点引导学生从关注自然转向关注自己的生活,针对于生活中的场景、现象、做法等展开思考和讨论,考虑到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习作简化为小练笔完成。
任务四是“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这部分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对于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小结,形式主要分为自我比较谈进步、小组分享赏优点、全班展示共说评等,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比较扎实地对自己地学习成果有了明确的监控和修改提升。
(四)评价标准
成果分享会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评价指标 | 星级指数 | 评价方式 |
能选择缤纷世界的万物、借助支架展开观察,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 | ☆ ☆ ☆ |
师生共评 同桌互评 |
能欣赏他人作品,并适当提出修改意见,介绍作品时神情自然、大方。 | ☆ ☆ ☆ | |
初步具备留心观察的意识,乐于分享观察心得。 | ☆ ☆ ☆ |
(五)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以“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为单元学习总任务情境,整合“四大任务,多项活动”展开学习,将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习作等板块统整在“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的主题情境中,以任务开展为驱动,激发阅读兴趣,在读文与交流中明确“美的发现需要细心的观察”。通过比较、回忆、想象、摘录感受观察带来的“新发现”,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和笔描绘出一个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
1.单元启动创情境 任务明确激兴趣
如何学习习作单元,对此,我们设计一节“单元启动课”。针对于单元启动课,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课型,单元启动课究竟应该如何上?上到什么样的程度比较合适?我在这次教研课之前的2周就已经在思考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单元启动课的情境创设和目标定位不宜过高过难。
一稿中本堂单元启动课的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创设“缤纷世界摄影展”情境,学生能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2.通过联结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初步了解可以通过观察世间万物来认识世界的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3.通过对比、联结课文、示范等方式,学生能初步了解观察世界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角度,初步形成留心观察的意识。
在咨询教研组和教学实践过后发现,第三个板块时间上来不及展开交流,并且第三个目标定位对于刚刚三年级习作起步的孩子来说定位较高。此板块可以放在交流平台、初试身手那里进行比较合适。因为我将学习目标改为如下:
1.通过创设“缤纷世界”成果分享会情境,学生能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2.通过不同单元类型的对比,找找习作单元的特别之处,能简单地说一说习作单元和其他单元不一样的地方,对习作单元的了解更加深入。
3.通过联结课文的方式,学生能初步了解可以通过观察世间万物来认识世界的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初步形成留心观察的意识。
与目标相对应的是相应的学习活动也是从目标出发。先从游戏导入,你是否有这样相同的经历?说说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觉到原来观察大千世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达成第三个学习目标时,学生通过概览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课文中讲到的观察事物进行提取概括,并让学生自已写在板贴上,呈现在黑板上,全班进行共同梳理。小组内讨论商量给不同的展示区取上自己组喜欢的名字,再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布置班级成果分享会的展示区,瞧:小小动物会、神奇的植物园、生活万花筒。学生充分在情境中开启整单元的学习。这样的修改可能会更加贴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的学情,情境的创设也更加放低难度。
2.整合内容,分解学习活动
明确了目标,进入单元学习,逐步分解学习活动。我将单元内容进行顺序调整,把主题相似的课文进行整合。
首先进入精读课文《搭船的鸟》、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P68的交流平台的学习。我将两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再加上初试身手的观察蜗牛和同步阅读的《蜗牛》,同样都是观察小动物,作者在观察中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吗?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通过双重气泡图作为学习支架,小组内相互讨论,全班共同讨论梳理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在从课文中提取观察要点,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一开始三年级学生不太懂我的意图,大多都是从地点、叫声啊等等这些比较具象化的方面出发进行比较。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地打断了学生,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比如:《搭船的鸟》作者重点观察了翠鸟的哪几个方面?而《我家的小狗》又是观察了哪几个方面?学生其实挺聪明的,立刻领悟了我的意图,又重新修改,重新讨论。这些是我在巡视时拍下的小组整合之后的学习结果表现,我觉得非常厉害。
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又是学生在学完两篇课文之后所能达成的如何去观察的学习目标的过程,这是一致的。那么评价哪里实现呢?老师们都关注到了作业本的这道小练笔。我把这道题进行了修改,在上完《搭船的鸟》之后,我先把观察小动物作为周末的周记布置下去了。学生在二年级介绍小动物是有写话基础的,再结合搭船的鸟,学生周一上交的习作质量其实是比二年级有所突破的,但是此时学生对于观察如何重点突破还并没有特别深的认知,在学完上述的板块内容后,我让学生再次关注自己的习作,借助我们课上讨论比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修改自己的习作。其实相同和不同之处就是学生评价的标准,我们来看看学生梳理的,写小动物可以观察外形、颜色、动作、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感受等。这次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修改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表达,他知道了原来我笔下的动物是可以写很多方面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再次全班评改,自我二次修改,这样学生在反复的修改评价中优化自己的习作,并对于观察有了兴趣,愿意去留心观察了。
初试身手这个板块我就把它改成了四人小组之间说一说,评一评。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并且评价是一直在进行的,是嵌入式的,学生习作是一个“方法学习——实践运用——习得总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我把部分学生第一次写作作品,贴在了第一板块动物区上。
2. 板块逐步推进 观察意识初步觉醒
学生在初步完成任务一缤纷动物板块时,对于观察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于是我按照单元整体设计思路继续按板块逐步推进。来到《金色的草地》《我爱故乡的杨梅》和初试身手芒果,借助课后题重点梳理作者观察时的不同角度,和调动多种感官。同时依旧让学生找找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可以抓住植物的特点和变化来观察。学生进一步发现写植物和动物既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缤纷事物。在第二周的周记中我布置了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水果),学着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再次习作。
等到周一回来时,我们重点将学生的习作放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评改,评价标准如下表4:
评价指标 | 星级指数 | 评价方式 |
能选择一种植物,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多种方法展开观察,能观察到事物的变化,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达到其中一种酌情给星) |
☆ ☆ ☆ | 师生共评 小组互评 |
能欣赏他人作品,并适当提出修改意见,介绍作品时神情自然、大方。 | ☆ ☆ ☆ |
这张评价标准表,我让学生贴在周记本里便于学生在写的时候能够围绕这些评价标准写,在评价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评价。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展开生生互评和组际互评,相互交换彼此的周记本进行评价。
学生自己再次进行修改、补充,使自己的习作更加丰富,我们推选出6篇学生作品,他们选择周记中认为自己写的最好的片段进行誊写、展示。孩子的兴趣很高,课间经常会在主题墙前去欣赏、评头论足一番。
这里,我又进一步,让学生再回读自己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习作,你觉得自己有进步了吗?哪里有进步?结合着这单元的要求和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吧。这一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不仅使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从课文中跳脱出来,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而且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自我监控,帮助教师对于学生这一单元的理解也是更明确地掌握;更重要的是这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建立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对于自己的习作有没有欣赏、肯定的意识,有点时
间给自己思考、体会,这很重要。
四、案例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我后续简单地分析了一下学生三次习作,做了一些统计:如下表5:
习作内容 | |||
第一次(动物篇) | 小猫小狗 | 小鸡 | 其他小动物(乌龟、蚯蚓、小兔子) |
人数 | 7 | 2 | 3 |
第二次(植物篇) | 水果类 | 花草类(含羞草、多肉、蒲公英) | 蔬菜类(种植蘑菇) |
人数 | 7 | 4 | 1 |
第三次(生活场景) | 生活场景 | 自然现象 | |
人数 | 6 | 6 |
1.从习作题材上来看,学生大多会选择一些离自己真实生活比较贴近的动物,因为比较容易观察。植物类的也是一样,因为水果在日常过程中比较容易观察,多种感官也比较容易调动。这里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多去尝试观察其他的事物,比如学校背后这棵被砍断的树四季变化、雨后路上奋力昂头的小蜗牛、天空中变化莫测的云等,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产生观察的乐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从显性的评价上来看,学生在第一层级的得星数是逐步上升的,说明我们的教学实践是有效的,而且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升的。从上述学生的三次自我对比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写法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的。如下表5:
学生历次习作得星表
5-6星 | 3-4星 | 1-2星 | |
第一次 | 6 | 5 | 1 |
第二次 | 7 | 4 | 1 |
第三次 | 8 | 3 | 1 |
最后,我又带着学生反过来复盘整个单元学习的过程,是对这一个阶段学习的小结,也是实现自我评价的过程,形成了一个闭环,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海燕币进行激励。
(二)困惑或反思:
1.学习任务群是否存在重复堆砌的现象,学生是否会感到厌烦?比如说让学生在一个习作单元中尝试进行2-3次的习作,任务是比较相近的,学生会产生比较抗拒厌烦的情绪,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都把习作单元的内容布置为学生的周记,这样分一个较为长效的过程进行,逐步降低或者说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
2.情境创设下的单元习作教学,语文味是否会缺少一些?在本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真实的学习内驱,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语文学科的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的感觉似乎是缺少了一些,这也许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过于追求语文工具性的功能,而忽视了人文性,也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多多思考如何做到二者兼顾,平衡有序。
我觉得语文学科承载的不仅是学科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形成素养,成为一个会生活、爱生活、快乐的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徜徉,散发光热。